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主體性理論選讀
Selected Readings In Subjectivity 
開課學期
104-2 
授課對象
文學院  臺灣文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鄭芳婷 
課號
TwLit7094 
課程識別碼
145 M088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6,7,8(13:20~16:20) 
上課地點
國青324 
備註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3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42TwLit7094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主體性」是當代文化研究與批判理論當中至為關鍵的著眼點。本課程擇選歐美與台灣共十餘種與「主體性」相關之論述作品,並搭配相關文化創作,期以從「主體性」出發,發展出多方觀察視角與創新研究議題。 

課程目標
透過深度檢視國內外與「主體性」論述相關之批判理論,引導修課同學自多元角度思考主體性形構、解構與重構之當代議題,加強同學對於文化美學與社會關懷相關的獨立思考與批判能力,以期豐富同學日後研究論文之架構。 
課程要求
1. 課程參與為評分重要依據,無故缺席將予扣分。
2. 個人期中報告為口頭報告,每人10-20分鐘(視修課人數而定),成績為修課同學即時互評。
3. 個人期末報告包括:A.簡要口頭報告,每人8分鐘;B.書面報告,長度十頁(不含封底、摘要、圖表、參考資料),須符合MLA學術論文格式。6/18前繳交書面及電子檔至ceiba。
4. 每週課程結構包括:A.當週同學導讀 B.課程講演 C.辯論與討論。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1) Austin, J. 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2) Spivak, Gayatri. “Can the Subaltern Speak?” Marxism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London: Macmillan, 1988.
(3) Butler, Judith. Bodies That Matter. New York: Routledge, 1993. 223-242.
(4) Muñoz, José Esteban. Disidentification.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9. 1-34.
(5) Haraway, Donna. Simians, Cyborgs, and Women: The Reinvention of Nature. New York: Routledge, 1990.
(6) Cardenas, Micha. The Transreal: Polticial Aesthetics of Crossing Realities. Atropos Press, 2012.
(7) Butler, Judith and Athena Athenasiou. Dispossession: The Performative in the Political. New York: Polity, 2013.
(8) Freud, Sigmund. “Mourning and melancholia,”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London: London the Hogarth Press, 1994.
(9) Foucault, Michel. Discipline and Punish. New York: Vintage, 1995.
(10) Foster, Susan. Choreographing Empathy: Kinesthesia in Performance. New York: Routledge, 2010.
(11) Case, Sue-Ellen. “Towards a Butch-Femme Aesthetic” Discourse. Vol. 11, No. 1, 1988-89, 55-73.
(12) Cheng, Fan-Ting. “Dreamers’ Nightmare: The Melancholia of the Taiwanese Centennial Celebration” Asian Theatre Journal. Vol. 30, No.1, 2013, 172-188.
(13) 莊怡文〈以「殖民地漢文」與「華語語系文學」概念重論日治時期臺灣古典文學相關問題(1895-1945)〉中外文學104年三月號「華語與漢文專輯」。
 
參考書目
待補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2  課程介紹
「何謂主體性?」
「主體與主體性之差異為何?」
 
第2週
2/29  和平紀念日,補假
作業:試論臺灣之國族主體性
 
第3週
3/07  「監看與霸權」
傅科《規訓與懲戒》
議題討論:關於二二八在今日台灣社會的轉型正義實況
 
第4週
3/14  「酷兒與性別研究」
Critically Queer by Judith Butler
伍思薇《面子》
議題討論:「酷兒」概念中的逆反解構因子為何?「鬱結」概念如何應用於其他論述領域?
 
第5週
3/21  「酷兒理論與表演研究」
Fear of Queer Planet by Michael Warner
徐堰玲《踏青去》
議題討論:「酷兒」之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6週
3/28  「抵認同理論」
Disidentification by Jose Esteban Munoz
張亦絢《永別書》
議題討論:抵認同究竟徒增霸權與弱勢之二元對立抑或真正帶來社會改革與顛覆能動?
 
第7週
4/04  掃墓
作業:自選一展覽進行探勘觀察,紀錄策展人與藝術家之創作理念與實質互動
 
第8週
4/11  「語言與日常戰術」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 by Michel de Certeau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by J. L. Austin
Improve Everywhere
議題討論:「語言轉向」的當代發展為何?語言與肉身的辯證與爭端?
 
第9週
4/18  「失敗美學 」
The Queer Art of Failure by Jack Halberstam
施舜翔《惡女力:後女性主義的流行電影解剖學》
蔡明亮《青少年哪吒》
議題討論:失敗美學理論的發展困境為何?失敗美學與大眾流行文化如何交會?
 
第10週
4/25  「反進步論時空性」
No Future by Lee Edelman
克林姆及范寬的畫作
議題討論:官家機構中的大寫孩童運作為何?
 
第11週
5/02  「後殖民發言」
“Can the Subaltern Speak?” by Gayatri Spivak
陳玉慧《海神家族》
郭松棻《奔跑的母親》
議題討論:從屬者究竟可否發言?
 
第12週
5/09  「身體與舞蹈研究」
王墨林,《台灣身體論》
“Choreographies of Protest” by Susan Foster
議題討論:肉身抗爭的顛覆性與收編性為何?
 
第13週
5/16  「國族、跨國族與微跨國族」
Imagined Communities by Benedict Anderson
Minortransnationalism by Shu-mei Shih and Francoise Lionnet
議題討論:「微跨國主義」如何應用於其他理論建構?「想像的共同體」所招致的批判為何?
 
第14週
5/23  「科幻與數位性」
Simians, Cyborgs, and Women by Donna Haraway
Becoming Dragon by Micha Cardenas
數位藝述第伍號,《數位文化:網路世代的哲思》
議題討論:賽博格與電馭叛客文化中的主體性爭端
 
第15週
5/30  個人期末報告 
第16週
6/06  個人期末報告 
第17週
6/13  期末議題討論與課程內容回顧